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惜心医药连锁鹿茸粉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惜心医药连锁鹿茸粉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云南军费案,为何最终导致恭亲王等人的黯然离场?
云南军费案,是晚清一件比较有影响的案子,动摇了朝政!
最终结果是以原告淳亲王奕誴等人失败,黯然离场告终。这场案子恭亲王压根没参与!
云南报销案爆发于光绪八年(1882年),是以御史陈启泰、江西监察史洪良品先后上书弹劾军机大臣受贿。
光绪五年(1879年),清朝平了云南之乱后,过了三年,云南巡抚杜瑞联开始向朝廷报销军费。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是***不堪了,这些当官的都知道,想要事情办的顺利,就必须意思意思,拿钱打通人情。
其实这个时候清朝,官员之间不仅办事需要拿钱,平时过个节,过个生日,都会有个“孝敬”钱,已经成习惯了!
就是在这种习惯下,奕誴要慈禧彻查“孝敬”之类的贿赂。这提议可不得了,因为朝廷绝大数官员都搞过“孝敬”这套路。但是有人认为这个“孝敬”钱,根本就是不是贿赂,也上书给慈禧。于是两派人物开始了激烈的辩论,成功成为一次政局问题,让晚清***产生了一次不小的震动!
最后慈禧还是没有听奕誴的意见,她认为“孝敬”钱,不属于贿赂,因为这一类的贿赂由来已久,官场已经习以为常,加上清******太久积重难返,牵扯的人太多太多,已经查不胜查了,所以奕誴等人失败告终。
云南军费案,也叫晚清云南军费报销案,最终导致惇亲王奕誴黯然离场,恭亲王奕訢并没有参与进来。19世纪6、70年代,云南地区爆发回、彝等少数民族起义,清廷派军队前往镇压,前前后后打了20多年,总算给平息了,到了1879年,仗打完了的云南巡抚杜瑞联算清了朝廷军队在云南的花销,然后派两名手下,一个是粮道崔尊彝,一个是永昌知府潘英章,到北京报销军费。
王文韶,云南军费案仅为降两级使用,后来升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。
都知道晚清官僚***,这个军费里面的猫腻太多,比如克扣的粮饷、虚报的士兵抚恤等,都是地方官员的生财之道,成惯例了,所以云南巡抚杜瑞联派的这两名官员携带5万现银,一边是报军费,一边是上下打点贿赂,使的这个报销能顺利批下来,这两人先找的是太常寺卿周瑞清,通过周瑞清攀上了户部尚书王文韶,此人不但是报销军费的最主要负责人,还是军机大臣。
阎敬铭,晚清廉正大臣,理财有道,有“救时宰相”之臣,官至军机大臣、总理衙门大臣、东阁大学士。
王文韶清楚里面的瓜葛,但没直接表态,只是说你们按程序来,先从底下一层层报上来,这俩人就找到了负责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,奉上了5万两银子,而孙家穆直言5万两太少,最少13万两,我帮你们把报销的事抹平,于是双方就为要价格的事拉来拉去,这时突然传来消息,户部尚书要换人了,换成了铁面无私、清廉公正的阎敬铭,这3人感觉阎王爷来了事儿要黄,于是双方妥协以8万两把事儿给办了。
军机处,原为皇帝整理公务的值班房,后为清朝中枢权利机关。
报销军费户部这第一关算过了,下一个衙门就到兵部,军费嘛,肯定要兵部核准签字,兵部的官员都是喝惯了“兵血”的,见到大头好处都给了户部就不干,双方闹来闹去干脆就把这事给捅出去了,不久御史陈启泰就弹劾云南军费报销受贿,朝廷直接派刑部尚书麟书审查此事,很快事情清楚了,户部那伙人确实收银子了,最高受贿者为军机大臣、户部尚书王文韶,东窗事发后粮道崔尊彝畏罪***,永昌知府潘英章投案自首。
惇亲王奕誴,道光第5子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马上有人指责军机处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枢纽,率先营私舞弊,于是慈禧再令人清查军机处,看到底干不干净,这次派了惇亲王奕誴和军机大臣翁同龢,当时晚清的京官和地方官都有个惯例,就是下级对上级都有孝敬,比如冬天送取暖的钱叫“炭敬”,官员外调送的钱叫“别敬”,过节生日送的钱叫“节敬”,这种惯例的孝敬所有军机大臣、尚书等官员们都有收受,但又没有明文规定,所以如果这种钱算***的话,整个清廷全被受贿了。
当时朝廷很多大员,均上奏自己接受过孝敬,如李鸿藻、张佩纶、阎敬铭、翁同龢等人,这里面不乏一些清流官员。
当时的惇亲王奕誴一根筋,认为孝敬也算***,全部都要惩罚,他又联合了宗室的成员一起告到慈禧那去了,而朝廷的官员们替自己伸冤,也告到慈禧那去,包括前面说的铁面无私的阎敬铭也有收这种孝敬,于是一桩云南军费***案,变成了满汉官员之争,慈禧最后定夺,这种孝敬不算***,事情结束了,惇亲王奕誴从斗志满满变得孤立无援,最后的黯然离场。
说起来其实慈禧早就想搞掉恭亲王奕訢了。这一次不过是时机成熟,借题发挥而已。
恭亲王奕訢也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名人。他是道光的第六个皇子,因为自幼聪慧,早年也是立储的热门人选之一,是奕詝(也就是后来的咸丰)的一大劲敌。就能力来说,道光其实更欣赏奕訢。不过后来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授意下,“藏拙示孝”,以仁孝之心博取了道光的好感,奕訢才落选。
奕詝成为皇帝以后,奕訢一直郁郁不得志。直到奕詝死后,奕訢和慈安、慈禧两太后联手发动辛酉***,将咸丰任命的载垣、端华、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尽数捕杀。***后慈安、慈禧垂帘听政,而奕訢被封为议政王、军机处领班大臣,总揽清***的内政外交,一时权势赫赫。
应该说奕訢的能力确实比他哥哥咸丰强得多,而且勇于任事。
他主政期间,一方面重用被咸丰猜忌的曾国藩和其他汉大臣,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,一方面则开展了洋务运动,建立总理衙门,积极改善和西方关系,并开设同文馆和西式学堂,学习西方技术,引进西式枪炮,创办近代工业。在奕訢的努力下,清朝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,缓解了西方对自身的侵略,形成了“同光中兴”的局面。
从这点来说,道光当初选择了奕詝为储君确实可能是一大失误,要是由他取代咸丰,那么晚清的局面可能会好看一些。
然而慈禧选择联合奕訢发动***可不是为了让奕訢掌控时局,也不是为了清朝能更好。她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,发动***根本目的是想自己控制清***大权。所以奕訢能力太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,慈禧一直希望把他铲除,换成一个听自己话的人。
在同治四年三月,慈禧以御史蔡寿祺弹劾恭亲王妄自尊大为由,亲自写了一份懿旨,革去奕訢议政王、军机大臣和所有***。然而此事却遭到了全体军机大臣和王公贵族的反对,慈禧最后只能收回成命,只是免去了奕訢议政王的头衔。
同治十三年七月,因为奕訢反对重修圆明园,慈禧再次唆使同治免去奕訢所有本兼各职。结果和上次一样,其他军机大臣再次联名反对,同治也只能表示金口玉言有时候也做不得数,再次撤回成命。
但是慈禧两次罢免奕訢失败,很大一个原因是慈安对奕訢比较欣赏,一直对他予以支持。慈安毕竟是正牌皇太后,慈禧不得不加以顾忌。
到了光绪七年,慈安太后突然去世。两宫垂帘变成了慈禧独掌宫中大权。而另一方面光绪继位以后,醇亲王的地位逐步上升,在朝中也有了一定的势力。而醇亲王又紧靠慈禧,这么一来在朝堂上奕訢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掌控全局。
云南军费案是指发生于光绪八年(1882年)的云南军费报销舞弊案,此案由于牵涉到时任军机大臣的王文韶和景廉,惇亲王奕誴主张严查,以澄清吏治,敲山震虎,却最终使他落得个黯然离场的结局,恭亲王奕訢因病没有参与此案。
△惇亲王奕誴
话说云南这地方一直不太平,1856年杜文秀在云南发动***起义,清廷派兵镇压,直到1879年才彻底平定。朝廷制度,各省所花费的军费都要到户部办理报销,实际上就是检查账目上有没有藏污纳贿的贪腐行为。时任云南巡抚杜瑞联将这桩差事交给两位属下去办理,一位是粮道崔尊彝,另一位是永昌府知府潘英章。
云南军费中包含有岁支杂款,还有一些不知明目的款项,按照正常流程是办不下来的。于是两位云南官员走了军机章京,太常寺卿周瑞清的路子。当时户部尚书阎敬铭尚未到任,由军机大臣王文韶署理。阎敬铭是软硬不吃的大清官,崔,潘二人担心阎敬铭到任后报销案将更加难办,于是通过周瑞清牵线,与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搭上关系,孙家穆狮子大张口,开出就要13万两银子,后来经过协商,双方讲定以8万两了结此案。
△王文韶
此事被御史陈启泰获悉,上奏称周瑞清收受巨贿,慈禧太后委派刑部满汉尚书麟书、潘祖荫切实查明复奏。崔尊彝闻讯在家乡镇江服毒自尽,潘英章被逮捕入京,与户部书办对质。经查证发现,王文韶,周瑞清承认接受过“炭敬”,却并未收受过巨额贿赂。惇亲王奕誴主张严办“炭敬”、“节敬”、“冰敬”等变相贿赂,以澄清吏治,邓承修、张佩纶、盛昱等清流中人上奏表示支持,但翁同龢,阎敬铭等人以按律治罪,不应严办为由,表示反对。
△翁同龢
召对之时,翁同龢向慈禧太后及王公大臣列举了一个案例:汉文帝时期,有人盗取高祖庙的一只玉环,廷尉张释之按“盗宗庙服御”律,治以弃市(杀头)之罪,汉文帝认为量刑过轻,要改为诛族。张释之据理力争,如果盗取高祖庙一只玉环便诛族,那如若有人盗高祖长陵又将治以何罪?汉文帝最后同意了张释之的劝谏,按律将盗宝者弃市。
如果按照惇亲王的意思,只要收受了地方官员孝敬的官员统统查办,满朝文武将无不获罪。慈禧太后同意对此不予深究,仅将潘英章,周瑞清,孙家穆,龙继栋等人革职流放,王文韶、景廉因失察之罪降两级留用,云南巡抚杜瑞联,滥保崔尊彝考评“卓异”,听任属员挪用公款,降三级调任。惇亲王一心想借此案澄清吏治的想法全盘落空,只能黯然离场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惜心医药连锁鹿茸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惜心医药连锁鹿茸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