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苏州园诚医药连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苏州园诚医药连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”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?
去年年初爆发了***肺炎,日本友人援华医疗物资上写着一句话: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这句话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《大秦赋》中也反复出现,无论是在秦昭襄王病逝时,还是大秦将士出征时,或是在重大典礼上,总能见到大秦子民合唱这首民谣的壮观景象,振奋人心。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
这首激昂的战歌出自《诗经•秦风》,创作于公元前771年,当时戎族入侵中原,周王室沦陷,秦国为保护周幽王的安全浴血奋战,誓死抵御外族入侵,在国仇家恨相互交织的背景之下,这首爱国战歌应运而生。
很多人将“与子同袍”中的“同”理解为“同一件”,即我和你同穿一件衣服,两个人怎么能同时穿一件衣服?这种理解显然不妥,“同”应当理解为“相同”,“怎么能说没有衣服,我们都穿着同样的战袍”,只要穿上战袍,我们都不分彼此,都是大秦的英勇将士,只需驰骋沙场,保家卫国。
这首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,增强气势,加强情感,虽然每段有几个字不同,但是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。“王于兴师”的意思是“大王要我们出兵打仗”,“修”指休整,“戈矛、矛戟、兵甲”指兵器和铠甲,“同仇、偕作、偕行”的意思是我们要有共同的敌人,团结一心,共同作战。
这阵子,莉莉分可算切身体会到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”的含义和威力了。
它因全民战“疫”而爆为热词,在无数场合被引用,其融慷慨激昂和大爱无疆为一体,让人看到关爱和担当,给人温暖和力量。
我们先来看看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的原文: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
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:谁说我没有衣穿?我与你穿同样的战袍,若有召,我必回,赶紧整理十八般武器,与君王共赴战场同杀敌。
全诗三章,经典的国风范式,通过自问自答,表现出士兵将被召回应战的场景。
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《左传》中有所体现:
“秦哀公为之赋《无衣》,九顿首而坐,秦师乃出。”
《秦风 | 无衣》诞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地,当时的秦国还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强大,甚至因为长期居住西北边陲,缺衣少粮,虽然精神气很足,但是物质生活十分匮乏,夸张点说,就是一个摊大了的“丐帮”,普通百姓很多都处于赤贫状态,普通将士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。
然而和它相邻的楚国的处境,比他们更惨,参考史料就可以发现,在楚国境内,即使是士大夫阶层,很多也是“吃土”的状态。而更惨的是,他们还要时时受到别国的欺负,比如吴国。
《无衣》的写作背景,正是楚国面对吴国的侵犯,无力招架,楚王被伍子胥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,国家沦陷,民族屈辱。于是楚王便派遣大夫申包胥向秦国国君请求支援,然而秦国自己也并不强大,所以在秦国朝堂还引起了一番不小的争议。有人说,大王,我们自顾尚且不暇,哪里还有精力去帮助他国,我们的军队物资贫乏,将士过得相当困苦,如果贸然出兵,恐怕会引火烧身。
有人说,吴国狼子野心,打完了楚国,下一个可能就是秦国,所以,即使知道战争利弊,秦国依然不可能轻松应对。
这时候,申包胥戏精上身,他并没有因为秦王的拒绝而离开,而是站在秦国的城墙之下大哭数日:楚王啊,你命贱,不但自己被鞭尸,你的子民也将变成吴国的奴仆,世世代代受到吴国人的***,你的子子孙孙都将被人唾弃,有家不能回,朝不保夕……
据说,申包胥一直哭了七天七夜,比哭倒长城的孟姜女还能哭,整个人就像是一根干枯的稻草,随时都有可能倒下。在这七天里,秦国君臣并没有吃瓜,而是寝食难安,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处境,同时也怜悯楚国的遭遇,感动于申包胥的真情。
最终秦国写下了这首悲悯的战争动员歌——《无衣》: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
秦国军民一心,决心支援楚国,出击吴国。
当时正处炎热的夏季,秦军缺衣少食,但将士们却斗志昂扬,没有衣服我们一条战袍可以撕成两半!让我们磨砺长矛和长剑,砍向敌人的头颅!
在秦国的帮助下,楚国并没有被灭亡,举国上下励精图治绝地反击,伍子胥死后,楚国对吴国发起了反击,并一举灭掉了吴国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园诚医药连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苏州园诚医药连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